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从每2分钟下线的“襄阳速度”,到智能城配车配送覆盖11个县(市、区)、物流成本直降超50%的“襄阳效益”;从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的“极速避障”绝技,到448个智能路口通行效率飙升的“襄阳智慧”……
襄阳作为全国七个之一、湖北唯一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正积极加快“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将其作为构筑未来竞争优势的核心抓手,全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发展。“智车之城”的壮阔画卷正依托扎实基建、硬核应用与强劲链条徐徐铺展。
2023年4月,我市成功获批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成为全国七个之一、湖北唯一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以此为契机,我市将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作为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加快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转型,在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打造、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基于现有基础,今年3月18日,市委再次专题研究部署我市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工作。随后我市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工作专班高效响应、闻令即动,迅速落实会议部署,《襄阳市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襄阳市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2025年工作要点》接连出台,精准锚定应用场景拓展等各项核心任务。
进入6月,工作专班紧扣全省支点建设科创引领战略“襄阳市打造智车之城”的使命,精梳产业链图谱,细算场景经济账。同时,密集召开重点成员单位座谈会、核心企业协调会及县(市、区)工作推进会。
通过一场场头脑风暴、一次次思想碰撞,我市持续深化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的思路愈加清晰,全域推进的共识空前凝聚。
更为关键的是,一套环环相扣、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同步确立:“定期调度”机制让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督战,定期听取总体汇报,为产业发展扫清障碍、保驾护航;“专班协同”机制月月汇集重点部门召开推进会,协调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测试牌照发放、重点项目落地过程中的困难问题;“市区联动”机制则强力打通“经脉”,组织市、区两级联合开展招商,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在产业园内落地。
这一整套“高位引领、部门协同、市区一体”的推进体系,为我市持续深化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组织保障。
至此,襄阳以体系化政策为牵引、以闭环式机制为保障,扎实筑牢了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的坚实基座,“智车之城”的建设根基正日益壮大。
政策基石稳固,襄阳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如春潮涌动,在智慧交管、智慧物流、智慧公交等关键领域全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清晨的襄阳佰悦通达物流有限公司,数台智能城配车依次驶出院门,奔赴各自岗位。
这些“钢铁快递员”可不简单——它们搭载3颗激光雷达、3台红绿灯相机、4台环视高清相机、1个自研计算单元,能在夜间、雨雪、拥堵等复杂工况下自动驾驶。
襄阳佰悦通达物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智能城配车可以自动识别红绿灯、人行道线,如果道路前方有故障,车辆会根据提示绕行或原地等待。若出现碰撞等紧急情况,会开启人工干预模式。“自2023年底投放以来,已配送超1000万件包裹,今年全市投放量将达500台。”
目前,智能城配车已覆盖全市11个县(市、区),涉及邮政、医药、生鲜等领域,企业单票综合成本降幅超50%。
不单智慧物流,智慧公交的变革同样醒目。9路公交示范线上,司机张师傅常收到提示,“建议时速10公里,可顺利通过红灯”,车尾屏实时显示前方红绿灯信息,给后方车辆指引——这条融合RSU、摄像头、雷达的路线,覆盖城郊到闹市的各类复杂路段。
更具颠覆性的创新是“灯看车”模式——襄阳在全国率先实现智能网联平台与交管信控系统深度融合,448个5G+智能化交通路口告别“车看灯、读秒数”,转为“灯看车、读车数”放行,借助路口感知设备,全息路口仿真实时还原行人、车辆、红绿灯状态,非机动车和行人常能一次绿灯全通过。
其实,这场变革的底气,来自扎实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基建建设。按照“架构相同、标准统一”原则,我市已完成中心城区448个交通路口智能化改造,部署9137台路侧设备,信号控制机全接入统一智能网联平台。
在东津新区车联网运营中心的智慧大屏上,448个路口、740公里道路、562平方公里的车联网环境实时展现,车流量监控、信号灯智能调节等数据一目了然。
这一创新获工信部认可并全国推广,让重点主干道通行效率提升15%以上,市民真切感受着“堵点少了、出行顺了”。
从无人车穿梭街巷到红绿灯“读”懂车流,从智慧公交指引前路到全域交通智能调控,襄阳车联网应用正从多点突破迈向深度融合,在关键领域树立起看得见、摸得着的智慧标杆,全力塑造“智车之城”的全新形象。
在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简称奕派科技)襄阳工厂的总装车间,机械巨臂灵活舞动,自动化物料小车在地面来回穿梭,一辆辆东风纳米01在现代化流水线上组装、成型。
“我们现在每2分钟可以下线一台新车。面对持续升温的市场需求,为了按时把车辆交到客户手中,我们整个工厂都在满负荷生产。”奕派科技襄阳工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作为襄阳市首个A0级新能源乘用车整车项目,东风纳米01自去年初上市以来,便展现出勃勃生机,通过不断推出新车身、海外版等多样化车型,不仅牢牢抓住国内新机遇、勇攀新目标,更将视野投向全球,持续开拓海外市场。每一次突破,都彰显着“襄阳智造”在世界舞台日益提升的竞争实力与影响力。
如果说整车制造是襄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筋骨,那么检测研发便是其强筋健骨的内核。
在距离奕派科技襄阳工厂只有几公里的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智能网联汽车在测试区上演“极速避障”绝技,十几秒的精准操控,彰显着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硬核实力,六大试验场地与二十余个专业实验室构筑的创新矩阵,正孵化着覆盖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链的服务生态。
产业链的协同发力,更让襄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形成了从核心部件到整车制造的完整生态。在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的加持下,东风股份的智能物流车、奕派科技的东风纳米智能乘用车、腾龙汽车的智能公交,构成了多元产品矩阵;东风电驱动、国太阳、群龙汽车等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总成及零部件,则为智能网联汽车装上“襄阳芯”。
技术的锐意创新,离不开标准与研发的坚实支撑。襄阳积极推动相关企业突破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成效显著:推荐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L4级智能驾驶商用车示范运营监控与调度系统研究”、东风股份“基于车路协同的新能源专用车智能化技术研究”获2025年省级技术创新项目立项公示;指导汉江智行“车联网应用联合实验室”开展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共同构筑起襄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技术高地。
当下的襄阳,正立足新的发展起点,以推进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为核心抓手与战略支点,全力建强基础设施、深耕多元化应用场景、全速推进标杆项目落地生根、加速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优势资源,致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和创新高地,让产业链条日益枝繁叶茂、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助推区域经济腾飞。
Copyright © 2002-2024 DG视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TEL: 0734-8853689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高新区曙光路21号 邮箱:chuiniubi@126.com